如何微课、慕课mooc制作、课程设计?网课通课件经验分享。
慕课、微课是近年来教育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,那么,网课通结合慕课制作实例,分享慕课制作的一些相关经验。
很多人认为,慕课就是传统课堂的网络版,这是一个误解。并不是能在传统课堂上教学的课都可以做成微课、MOOC;如实操型的课程,可以做成慕课,效果并不理想。
通识类课程、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容易获得选课人数;
含有大量案例教学、需要大量互动讨论、需要观看实际应用环境的课程,如果微课、慕课的课程设计做得好,往往能收到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;
实验课如果没有虚拟实验室软件,那么传统的实体课仍然不可替代。
第一步:为什么要重视做MOOC教学设计?
教学设计是慕课、微课制作的核心,指对课程的学习目标、过程和评价做出符合MOOC教学特点的合理设计,这是决定MOOC课程质量的关键!
MOOC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,教学对象、学生人数、教学环境、教学手段、教学形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,所以必须重新做教学设计。
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寻找更适用于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,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、更严谨地组织授课语言和逻辑、更合理地提出问题和布置作业、更科学地开展评价、更关注学生的兴趣、更在乎学生的感受。
微课慕课教学设计的三个要点
1.授课视频短小、友好、精致
短小视频,3-15分钟,一般不超过6分钟;
视频中教师直面镜头,构建一对一氛围;
每段视频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,而是轻质的教学片,突出教师个人魅力,讲究视觉冲击力,画面美观度好、清晰度高、音质好,并可以穿插运用多种媒体,信息量更丰富,也更生动有趣。
2.模块教学
每堂课(教学单元)由若干个模块组成,包括多个知识点视频、阅读材料、问答、作业、讨论等
3.严格的流程控制
多数情况下,教师会要求学生严格按规定的流程学习,不允许随意选择章节,甚至不允许随意选择单个视频播放进度。
第二步:摄制前的准备-思考授课视频的拍摄场地
了解课件常见的拍摄场地,可根据自身的条件,选择适合的场地来录制自己的课件。
拍摄场地——置景搭景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背投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背景喷绘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纯色背景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大液晶屏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板书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抠像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办公室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实验室 (如下图)
拍摄场地——室外实景 (如下图)
第三步:摄制前的准备-思考授课视频的成品形式
微(幕)课形式1——讲座式,教师画面为主,叠加或穿插必要的图片 (如下图)
微(幕)课形式2—二三分屏(又称“画中画”),教师与PPT有机结合
最常见的方式,制作成本低,后期修改方便
运用技巧:当ppt画面长时间无动作时,可采取画中画形式;当ppt有变化或老师在ppt上板书时,可全屏显示ppt。(如下图)
微(幕)课形式3——绿背抠像
画面元素丰富,较二分屏的美观度好。
背景形式随课程内容变化
制作成本较高 (如下图)
背景以PPT为主
制作成本较低,视觉效果较好 (如下图)
微(幕)课形式4——录屏式(PPT+手写)
特别适用于理工科对知识点的细致讲解
运用技巧:采用录屏形式的授课视频,教师最好能在课前、课中、课后少量出镜。 (如下图)
微(幕)课形式5——动画
知识点小动画或案例教学;生动;制作成本相对较高 (如下图)
微(幕)课形式6——写写划划式
特别适用于小知识点讲解 (如下图)
微(幕)课形式7——访谈式
运用技巧:教师始终要有面对镜头讲话的意识,不要因为相互间的交流而忽略镜头后的学生。 (如下图)
第四步:摄制前的准备-练习。
教师初步编写每个视频片段(知识点)的分镜头初稿
拍摄前反复练习
善用几件宝贝——摄像头、无线耳麦、手写板、录屏软件,在家反复练习讲稿、动作、表情。(如下图)
反复练习的好处:
获得语言更准确、更精炼的讲稿;
更准确地控制好上课时间;
预知课间停顿点,更好地把握拍摄节奏;
正式开拍时可以完全脱稿,呈现更加自信和自如的状态;
获得录屏片的原始录音,便于后期编辑画面。
第三步:摄制前的准备-录制
当老师很清晰自己的需求,和表现形式,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制作公司,或制作团队,成本会大大降低。
组建或选择制作团队 (如下图)
制作团队听实体课,初步了解课程特点和出镜教师授课风格 (如下图)
课程监制安排教师团队、出镜教师和制作团队(导演、摄像、美工等主创人员)见面。制作团队了解教师想法,和教师讨论分镜头脚本初稿的可行性并提出专业建议。 (如下图)
制作团队审核教学素材的可用性,必要时协助寻找素材,确保授课视频中用到的素材无版权、质量等异议。
教师根据素材的有无,重新整理讲稿,从而获得基本定型的讲稿。
编导对某典型单元的分镜头脚本初稿再次加工;监制、教师和制作团队获得分镜头脚本(试镜版)
教师试镜(选取某个典型单元) (如下图)
出镜教师仪表整理 (如下图)
教师试镜、回看、反复录制,找到镜头感 (如下图)
制作团队编辑样片交教师、监制,讨论改进方案(如下图)
课程的正式录制
教师自行运用录屏软件录制课程(同时录制声音)
——美工获得录屏的视频课程初稿
美工修改PPT,并交由教师和监制审核通过
——教师获得经过美化加工的PPT
教师对美工修改后的PPT反复练习后,进专业录音棚录制
——制作团队获得基本成型的课程片段
慕课、微课的简单分享到此结束。